今天分享的是:2025储能行业深度:行业现状、市场格局、产业链及相关企业深度梳理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下,储能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实现2050年全球能源系统净零排放目标,全球风光装机容量需增长14倍,这将带动储能需求攀升至4000+GW,而截至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仅165.4GW,巨大的供需缺口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从区域格局来看,中美欧主导全球储能市场,新兴市场则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2025-2027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量有望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储能作为解决电力供需时空错配的关键设备,已深度融入能源系统、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按应用场景划分,储能可分为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和大型储能三大类,三者在用户类型、单套规模、核心需求等方面差异显著。户用储能主要服务于居民家庭,以降电费、应急备电为核心需求,单套规模多在5-20kWh;工商业储能面向工厂、商场等主体,通过峰谷套利、需量管理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单套规模介于50kWh-5MWh;大型储能则服务于电网侧或电源侧,承担电力调峰、调频及可再生能源并网支持等重任,单套规模与工商业储能相近,但循环寿命要求更高,需达到8000-15000次,使用寿命超20年。
从技术发展来看,储能行业已形成机械类、电化学类、化学类、电磁类和热储能五大技术路径。其中,抽水蓄能作为传统技术,商业化成熟度最高;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则凭借技术经济性优势,成为当前主流,2024年其累计装机占整体新型储能的96%,占整体储能的55%,已超越抽水蓄能。不过,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和长时储能方面存在局限,随着长时、大容量储能需求提升,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熔盐储热等技术路线正加速商业化进程,未来行业将呈现多元技术并存发展的格局。
政策层面,行业正经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转型。2025年2月,《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的发布,明确取消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的前置条件,标志着强制配储时代落幕。这一政策虽可能在短期内导致储能需求阶段性波动,但长期来看,将推动新能源全电量参与市场交易,进一步拉大现货峰谷价差,为储能创造更多市场化收益空间,促使行业从“低价竞标”转向“价值创造”,对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收益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各地也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如内蒙古对2025年6月30日前开工的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给予每千瓦时0.35元的放电量补偿,补偿期长达10年,政策红利持续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市场需求方面,国内外呈现出不同的增长逻辑。国内储能装机持续高增,2024年新增新型储能投运装机规模达43.7GW/109.8GWh,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36%,其中独立储能占比高达99.1%。成本下行是拉动行业经济性提升的重要因素,2024年光伏及储能系统价格持续下降,182版型Topcon价格较2022年高点降幅约60%,光储平价时代逐步到来。此外,配储比例和时长的提升也为需求增长注入动力,山东、河北等多地将配储比例提升至15%以上,2024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2-4h时长项目占比达80%,4h+项目同比增长45%。
海外市场同样表现亮眼。美国受“大而美”法案推动,储能税收抵免时限延长至2036年,短期抢装潮带动需求走强,2025上半年表前储能装机5.65GW,同比增长30%;欧洲大储市场加速崛起,2024年表前储能装机8.9GWh,同比增长144%,德国、意大利、英国成为主要增长区域;中东、南美、澳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则迎来大储需求爆发,2024年新兴市场储能装机18.1GWh,同比增长93%,预计2025年新增装机将超44GWh,同比增幅达145%。
产业链方面,电芯和PCS(储能变流器)是核心价值环节,两者在储能系统成本占比合计超7成。电芯环节竞争格局稳定,宁德时代龙头地位稳固,2024年海外储能出货占比超60%,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二线厂商也在加速追赶;PCS环节则呈现差异化竞争态势,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等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渠道布局,在国内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同时,行业技术迭代不断加速,构网型储能因可模拟同步发电机功能,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场景下需求兴起,2024年国内构网型储能项目招标规模超15GWh;储能电芯向大容量方向发展,314Ah电芯已成为主流,400+Ah电芯逐步过渡,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纷纷布局587Ah、684Ah等更大容量产品,以提升系统集成效率、降低单位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出海”和“AI+储能”正成为行业新的增长极。国内储能企业加速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至今签约或中标海外储能项目规模约38GWh,海外市场更高的盈利水平为企业带来显著利润弹性。AI领域的蓬勃发展则催生了数据中心储能的新需求,数据中心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极高,储能作为备用电源可提供关键支撑,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用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将达69GWh,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80%。
展望未来,储能行业将在低价态势延续与需求增长的博弈中前行。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行带动产业链成本持续降低,2024年底磷酸铁锂方型储能电芯均价跌至0.34元/Wh,较年初下降22.7%,但行业整体过剩的局面仍将维持。需求端,中美欧装机将持续增长,新兴市场需求逐步释放,预计2025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技术层面,储能系统一体化、直流侧大电芯化、PCS向大组串迈进将成为主要趋势,构网型储能也将开始规模化应用,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储能行业正从电力系统的“辅助设备”转变为“核心基础设施”,未来有望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