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西方媒体纷纷讨论中国在全球稀土资源上的战略手段,尤其是中国在使用稀土时所采取的直接而强硬的方式,这使得德国等国家感到措手不及。德国企业若想从中国采购稀土,不仅要提供公司核心数据,还要详细交出供应链的每一环节,包括客户名单和产品设计图纸等敏感信息,这让欧洲感到非常困扰。
稀土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关键战略资源,其在新能源、高端制造和国防军工等领域的独特地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变得愈发重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镨、钕、镝等稀土元素不可或缺。它们主要用于驱动电机和电池正极材料,其中镝元素尤其重要,因为它能使电机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从而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和动力。
稀土在半导体领域同样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制造高精度芯片所需的光刻胶和抛光材料上,这些材料是提升芯片良品率和性能的核心原料。而在国防领域,稀土的应用更是不可或缺。导弹制导系统、隐形战机涂层以及核潜艇的推进系统都依赖稀土元素,它们直接影响到军事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长期处于核心地位。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发布的数据,中国的稀土储量约占全球36%,但生产量却占全球85%以上。特别是在稀土的冶炼分离过程中,中国控制了全球超过90%的产能,且拥有从稀土矿开采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技术优势。中国企业已经能够以低于其他国家60%的成本进行高纯度稀土分离,且其纯度可达到99.999%以上。
为了确保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并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中国近年来加强了对稀土行业的管控。2021年出台的《稀土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的总量控制,2023年又ag真人官方 ag真人官网进一步强化了稀土出口的管控,尤其是对涉及军事用途或高科技领域的稀土产品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这一系列政策的调整,为中国在稀土贸易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德国作为欧洲的工业强国,其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等产业对稀土资源的依赖极为严重。每年,德国汽车产业消耗的稀土量大约为8000吨,其中大众、宝马、奔驰等汽车品牌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对镨钕稀土的需求量年均增长超过15%。在高端制造领域,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生产的风力发电机、医疗设备,以及博世集团的工业机器人等,也需要大量的稀土永磁材料,这些材料的进口高度依赖中国,占比高达92%。
随着全球对新能源和高端制造产业需求的增长,德国对稀土的需求缺口也日益扩大。为了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德国曾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稀土资源国进行合作。比如,德国大众集团与澳大利亚的莱纳斯稀土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从该公司进口稀土原料。但由于澳大利亚在稀土冶炼分离技术上的短板,产品纯度未能达到德国高端制造的要求,再加上运输成本过高,合作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024年,德国政府推出了“稀土供应链安全计划”,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20亿欧元,旨在建设更完善的稀土产业链。然而,德国国内稀土资源匮乏,且开采与冶炼技术落后,因此,短期内难以实现稀土自给。这使得德国不得不继续寻求与中国的合作,迫切希望能够从中国进口更多的高纯度稀土产品,以满足国内工业生产的需求。
在提出增加稀土进口的请求后,中国明确要求,德国企业若要购买中国稀土,必须提供相关的敏感数据。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类数据:首先,德国企业需详细说明稀土产品的具体用途,特别是它们是否涉及军事或高科技敏感领域,并提供相关技术参数和应用场景。其次,德国企业需提供稀土供应链的详细信息,包括稀土原料后续加工企业、产品销售去向,及是否存在转口贸易等情况。第三,企业还需要提供相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特别是其稀土加工技术和环保处理能力的水平。
中方之所以提出这一要ag真人官方 ag真人官网求,主要是为了确保国家战略资源的安全,规范稀土贸易流程,并防止稀土资源被用于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领域。近年来,国际上确实有个别国家将从中国进口的稀土产品用于军事领域,或通过转口贸易将稀土产品输送至受国际制裁地区,这对中国的安全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要求德国提供敏感数据,中国能够更清晰地掌握稀土产品的流向和用途,建立更完善的稀土贸易追溯体系。
这一举措还可以推动稀土贸易的透明化与规范化,帮助全球稀土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避免无序的贸易导致稀土资源的浪费和市场的混乱。德国政府和企业对这一要求的反应颇为复杂。德国经济部首先表示担忧,认为要求提供敏感数据可能涉及商业机密,影响企业竞争力。德国经济部长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中方能够“放宽数据要求”,以保护企业的商业利益。德国汽车制造商协会也公开表态,认为提供敏感数据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延缓生产进度,呼吁中方和德国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协商。
然而,由于德国面临着巨大的稀土需求压力,德国企业最终不得不与中方展开积极的沟通。大众汽车集团率先成立专门小组,对中方要求的敏感数据进行筛选,并在保护商业机密的前提下,准备提交符合要求的部分数据。宝马、奔驰等企业也相继加入,展开多轮谈判,希望就数据提交的范围和方式达成共识。
经过一个多月的协商与博弈,德国企业逐渐接受了中方的要求,并开始按照规定提交敏感数据,为双方在稀土合作上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基础。
这一要求的提出,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震慑作用。其他依赖中国稀土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纷纷调整自己的稀土贸易策略,加强与中方的沟通,提前准备相关数据,避免因数据问题影响进口。而美国虽然推动稀土供应链本土化,但短期内仍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因此,美国的相关企业也开始与中国接触,了解数据要求的具体细节,为未来的合作做好准备。
从全球产业链角度看,中国的这一举措有助于推动建立更加公平、规范、透明的稀土贸易秩序,促进全球稀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同时,也促使其他国家更加重视稀土产业链的自主建设,加大对稀土开采与冶炼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全球稀土产业向更加多元化、均衡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如此,短期内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仍难以撼动,且中方在稀土贸易中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