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问世的经典影片《渔岛怒潮》由著名导演张景隆操刀,改编自姜树茂的同名文学作品。这部影片的创作历程充满了鲜为人知的幕后轶事。
影片的主要取景地选在了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的大鱼岛村,这个三面环海的典型胶东渔村以其独特的海草房建筑和繁忙的渔港码头为影片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便于展现波澜壮阔的海战场面。
在为期三个月的拍摄期间,剧组人员居住在简陋的废弃盐仓中,潮湿的环境里弥漫着浓重的海腥味,工作人员时常会在行走时意外踩到四处爬行的海蟹。导演张景隆经常就地取材,邀请当地渔民参与演出。其中痛骂1迟龙章1最卖力的那位群众演员,其真实身份就是岛上的一位渔船船长,每天收工后还要赶回家修补渔网。
影片中1铁蛋1使用的弹弓取材自废弃的船桅杆,为安ag真人国际 ag真人官方平台全起见,道具组特意用橡皮筋进行了包裹。这些橡皮筋后来被村里的孩子们悄悄取走制作玩具弹弓,甚至成为村口杂货铺的招牌商品。在拍摄过程中,剧组用红墨水混合糖水模拟礁石上的血迹,意外引来了成群的海鸥啄食。作曲家李焕之特意到码头采集渔民拉网的1吱呀1声与海风声,将其融入影片开场鼓点,成功营造出鲜明的海岛氛围。反派角色1小白鞋1的扮演者是由副导演在照相馆偶然发现的,这位本色出演的街道妇女主任在拍摄结束后,竟被自家儿子嫌弃过于爱美,连续三天都没给她好脸色看。
在拍摄1乡亲们脱险1的重头戏时,由于群众演员多为缺乏表演经验的当地村民,导演不得不在沙滩上摆放石块来规范人群的移动路线被逼至海边的戏份时,因过于投入险些失足落海。影片杀青后,剧组留下的两台柴油发电机让渔村首次用上了电,当地商铺连夜推出1夜场烤鱼片1服务,生意异常红火。这两台发电机经过多次维修后持续使用了整整十年,直到国家电网覆盖该地区才完成其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