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中國)官方网站

事关哈尔滨今冬供热工作!公开征集意见中!
AG真人电机
AG Zhenren Motor Co., Ltd.
客户统一服务热线

0371-55699579
18703608888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事关哈尔滨今冬供热工作!公开征集意见中!

  为全面加强2025至2026年度供热管理工作,提升供热质量,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我市拟制定《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25至2026年度城市供热工作的通知》,现将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请

  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部门,中直省属在哈单位,驻哈部队,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加强2025至2026年度城市供热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要切实做好供热设施设备检修和燃煤储备工作,供热设施设备完好率要达到100%,10月20日前,集中供热企业燃煤储备要超过平均可用天数90天以上。要抢抓供热开栓前的窗口期,开展ag真人中国官方 ag真人入口供热“冬病夏治”回头看,对供热系统进行隐患问题再排查再整治,确保全覆盖、无死角。要把握供热前各项准备工作时间节点,9月30日前全面完成供热设施设备检修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等供热工程建设;10月6日前全面完成供热全系统注水;10月6日至10月10日,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错峰启炉并同步开展供热系统冷态试运行;从10月10日开始全面开展供热系统热态试运行,提前做好系统平衡调节、局部漏点处置、管网系统及用户端排气等消缺补漏工作。热态试运行期间,要逐步升高用户室温,10月18日前室温基本达标,10月20日零时室温全面达标。同时要做好气温骤降提前供热的准备,确保按时开栓供热和供热质量全面达标。

  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相关规定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责任制度,实施安全生产“一把手”负责制,层层落实供热生产运行安全责任,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到事、到位、到人。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不具备培训条件的,应当委托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安全员要持证上岗。要切实做好供热系统排气井、检查井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认真开展供热安全生产检查和供热设施设备巡检巡查,排查供热隐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消除隐患。要以居民室温达标为目标,适时调整供热运行参数,特别是遇降温天气,要提前调整供热运行参数,做好提前储热,确保居民室温不下降。要重点抓好供热初期、强降温天气、严寒期、两节两会期间等重点时段、重要节点供热质量。要特别关注上一供热期供热质量不达标的小区、楼栋、用户供热质量,努力消除低温用户。趸购热能供热企业要切实担负起保供保质主体责任,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的时间同步开展供热系统冷热态试运行,确保用户室温达标。坚决杜绝截留热能人为降低供热参数、提前停热造成终端用户室温不达标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加强数字安全工作,在网上收费系统中移除敏感单位相关数据,设立专人与敏感单位对接缴费等事宜,并妥善保管相应信息。

  要全面推行供热服务公示制、承诺制,要通过在居民小区显著位置张贴、发放便民服务卡等方式公示供热企业名称、供热标准、服务电话、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和市区主管部门监督电线小时供热报修服务电话;要通过企业服务微信公众号开通用户报修投诉受理、处理、回访功能,畅通“线上+线下”投诉报修渠道,做到“接诉即办、办后回访、主动上门”,确保用户报修投诉及时办结。要按照市住建局《关于提前在投诉集中小区设立临时维修服务点 切实做好群众用热维修服务的通知》(哈住建发[2025]235号)要求,在2024至2025年度供热期供热质量及供热报修投诉量排名前70名的重点小区及供热企业供热服务区域内投诉量大的小区设立临时维修服务点,悬挂明显标识,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受理群众报修。10月8日前各临时维修服务点服务队伍要进驻小区,驻场驻地开展维修服务,将群众用热诉求化解在一线。要强化电话接听人员和维修服务人员培训、管理,规范报修电话接线人员和上门维修服务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行为和服务用语,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坚决杜绝接线人员、维修人员态度生冷硬等产生越级投诉情况发生。要在已加装一键报修装置用户基础上,为供热期运行期间居民投诉重点用户加装一键报修装置,要及时响应一键报修信息,打通供热企业与热用户间沟通联系的最后一公里。用户停止用热,造成相邻用户室内温度持续低于法定最低温度或明显低于楼内其他正常用户室温标准的,要通知停热用户恢复供热,恢复供热期间的热费由用户承担。停止用热用户,除擅自开栓盗用供热系统热水的情形外,供热企业不得采取断管措施。

  要实施清洁供热,供热热源要严格按照生态部门要求启用超低排放设施,实现达标排放。要落实煤堆、灰堆覆盖,防止扬尘污染。要按照《哈尔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制定本单位应急预案,遇到重污染天气,要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定,选用优质低排放燃煤、禁止场内扬尘作业等应急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供热企业不得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由,降低供热运行参数。

  要全面做好突发供热故障各项应急准备,完善供热应急体系建设,科学制定供热突发故障应急预案,做到人员队伍、机具设备、技术方案、备品备件四到位。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抢修能力。在供热期严格执行24小时的值班备勤制度,确保突发故障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尽最大限度减少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发生突发故障要在第一时间向市区县(市)供热主管部门和市民声热线等有关部门报备,要确保信息报送和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出现重大供热故障本单位抢险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要快速向区县(市)供热主管部门报告,请求区县(市)或市级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的支援。市住建局要组织做好发电机、抢修车、阀门、管件等必备抢险物资的统一登记,健全应急保障调配机制,实现供热应急物资、抢险力量全市统筹调配。

  要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企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开展供热宣传。特别是在供热期开始前后,要将用户应自主排放室内跑风、定期清洗地热管线、检查户内阀门关启状态等用户应知应会的供热常识宣传到位,消除用户室内供热设施监护不到位对供热质量的影响。要主动宣传企业报修电话、供热承诺、交费方式等信息,引导用户出现供热故障第一时间向供热企业致电报修。要广泛开展供热普法宣传活动,努力消除安装热水循环装置、私改供热设施、私放盗用供热热水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主动宣传本单位保供抢修感人事迹,弘扬供热正能量。

  要安排专人密切关注本单位的供热舆情,本着不回避、不躲避的工作原则,正面应对供热舆情。对报道室温不达标、供热突发故障等信息,要在第一时间现场了解情况,迅速整改、妥善处置。要建立与媒体沟通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对不实报道要及时澄清事实。

  (一)市供热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全市供热监督工作。要全面做好政策研究、综合协调、指导考核、监督检查等工作。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供热重点、难点、堵点问题。要建立供热包保体系,对各区县(市)供热管理、居民投诉办理等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要通过工作培训、业务交流等形式,加强对各区县(市)和各供热企业的业务指导。

  (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辖区内供热监管全面工作。各区县(市)政府是本区域供热监管责任主体,要全面做好辖区内供热保障工作,建立以区县(市)主要领导负总责,供热主管部门牵头并与街道办事处、镇政府ag真人 ag真人平台分工负责、社区居民委配合的供热保供机制。要强化区县(市)级公共财政投入和资金配比、支付,及时发放供热保障政府补贴资金,推进政府欠账化解,缓解供热企业运行资金压力。要明确供热主管部门与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供热保供职责边界,落实落靠保供监管责任。

  各区县(市)供热主管部门是区县(市)政府供热监管具体执行机构,要强化监管举措,代表属地政府与市供热主管部门签订《今冬明春供热保供承诺书》,明确煤炭储备、设施完好、服务质量等指标。并于10月20日前,与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和辖区内供热企业签订供热保供承诺书,明确企业不弃供、居民室温不低于20℃、不延后供热和提前停热等责任。要落实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包保责任人,加强对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的监督、指导和考核考评。要明确辖区内每处热源的包保责任人,实现一对一包保。要强化对辖区内供热企业的监管,定期对供热企业生产运行、供热参数和供热安全开展检查、调度。要做好供热保供兜底准备,对于储煤滞后或存在弃管断供、低温供热等风险的供热企业,按照一企一册,制定好防风险兜底保障方案,对于问题严重的企业,属地政府要强化监管措施,加大检查排查频次,提前明确应急接管单位,随时做好应急接管准备,确保供热不受影响。

  (三)街道办事处、 镇政府负责做好管区供热监管工作。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要在区县(市)供热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做好管区各项供热监管工作。镇政府要将农垦、森工供热纳入监管保障体系,承担辖区内保供兜底责任。要按照辖区内用户不低于3%的比例开展供热访民问暖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居民投诉量大的小区和楼栋用户的访民问暖。要组织供热企业做好投诉居民室温现场监测,加大供热问题督办力度,做好管区内供热企业供热质量监督评价。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的作用,建立供热网格员制度,以小区或庭院为单位落实网格员,确保每个小区有人管、每个供热问题有人过问,网格员要主动加入小区业主微信群,亮明身份,听取业主用热诉求,第一时间对接督导供热企业解决。要聘请素质高、责任心强、公平公正的居民担任群众义务监督员,共同做好供热监管工作。

  (四)市、区县(市)相关部门要合力推进城市供热管理工作。市场监管局要做好供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附件等特种设备ag真人 ag真人平台安全监管和违法查处工作,对无证司炉、跨型司炉等违规违法行为及违价收费行为予以查处。应急管理局要做好供热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发改部门负责协调上级煤炭管理部门及煤炭生产企业保证供热用煤供应,沟通铁路运输部门保证供热用煤运输,组织储备供热应急燃煤。市财政局要监督各区财政部门及时拨付政府补贴资金,依法开展财政资金使用督导检查,确保政府补贴资金及时拨付到位;要督促财政供养单位及时支付热费,减少供热企业运行资金压力。生态环境局要强化供热企业污染物排放指标监测监管,监督供热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执行情况,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缓交排污费等扶持政策。市营商局要指导市民声热线强化接线人员培训,对用户来电按照投诉、建议、咨询等细化分类,对室温质量投诉要主动询问用户室温状况,对自述室温不低于法定室温标准的,按咨询或建议类转办;区县(市)供热管理部门会同供热企业实地测温不低于法定室温标准的按办结处理;咨询和建议类来电不纳入投诉量统计考核;要主动对接省级热线,依规合理上报用户投诉信息,做好省级热线供热投诉考评工作。市信访局要及时向区县(市)及相关责任部门转送、交办居民反映涉及供热问题信访事项,配合业务部门做好不合理诉求的接待疏导工作。网信部门要积极化解新媒体、自媒体等网络负面舆情,依法处置发布恶意炒作不实信息等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公安部门要做好与供热主管部门对接,依法受理供热企业提报的盗取供热热能热水、破坏供热设施等违法案件线索,依法从速查处、打击用热违法行为。公安交管局要对供热燃煤运输车辆通行给予支持。供水部门要落实好居民供热用水执行民用水价格;供电部门要确保供热用电,及时快速抢修供热市政用电故障,尽可能减少冬季供热运行期间线路检修频次;燃气公司对燃气供热热源要保证气量供应充足。坚决杜绝对供热锅炉房、换热站采取停水、停电、停气措施催缴费用等影响供热运行和供热安全的行为。

  继续按照《关于做好2013至2014年度供热保障对象网上认定和热保补贴审核发放工作的通知》(哈住房发〔2013〕30号)有关规定,对城9区供热保障对象实施补贴。各区供热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核热费补贴人员资格,各供热企业要做好补贴人员汇总申请工作,严格执行补贴人员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供热企业不得要求享受供热补贴的用户垫付热费,各区供热主管部门要设立并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及时受理补贴居民投诉。

  居住非城市供热住房、自行采暖住房ag真人中国官方 ag真人入口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热费补贴认定及发放,按照市民政局有关规定执行。

  对纳入供热保障对象各类人群,民政、人社等发证机构要采取数据对接、信息共享等措施,与全市供热保障审批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供热保障对象申报补贴要件,实现即报即审。各区政府要统筹安排供热保障补贴资金,市区财政部门要及时将供热保障补贴一次性发放到位。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周密部署。城市供热是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民生工程,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担当,强化组织领导,统筹部署供热工作。各级供热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市包区县、区县包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包小区(楼栋)等供热保供包保体系,层层落实包保责任。市、区县(市)各有关部门要强化“以区县(市)为主、市区县(市)联动”的工作机制。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开展专项检查,依法查处、纠正违法行为。各区县(市)政府要进一步压实责任,主要负责人要统筹谋划、靠前指挥,要进一步厘清本级供热主管部门与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的职责边界,坚决杜绝街道办事处、镇政府供热监管不到位、履职不到位的现象。

  (二)严格考核问责,提高居民满意度。各区县(市)政府要按照签订的供热保供承诺书对标对表抓考核,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的作用,落实落靠供热网络员制度。区县(市)供热主管部门要按照《黑龙江省城镇供热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对供热企业进行月度和年度考核,通过媒体公开曝光群众反映强烈、供热质量不达标整改不到位的供热企业,并以挂红牌、亮红灯等方式,落实相应惩戒措施。市、区县(市)供热主管部门要对居民投诉率高的供热企业统筹热源能力,采取摘负荷、限发展、降低信用等级等强制措施,督促供热企业提升热源能力和管网布局,保质供热。市供热主管部门要对区县(市)定期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适时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开展不力、供热企业断供、供温供热,产生供热舆情引发严重负面社会影响的区县(市)和供热企业开展约谈,严肃追责问责。

  (三)严格执法、加大处罚、维护市场秩序。各级供热监察执法部门、公安机关要加大供热行政执法力度,接到违法供热或违法用热举报,要快速反应、严格执法,严厉打击提前停热、抽条供热、盗用窃取热能热水、阻挠供热企业进入换热站维护检修和破坏供热设施等违法行为。各级供热主管部门对拒不执行供热政策法规、侵害群众利益、供热设施检修不到位、人为降低供热质量等违法违规供热行为的供热企业和相关责任处人员,要进行责任追究,严肃处罚。

  (四)加大宣传、弘扬正气,营造良好氛围。各区县(市)政府要以“关心群众冷暖、保障供热安全”为主题,广泛开展供热宣传活动,建立供热舆情风险防范机制。供热主管部门与网信部门要建立供热舆情协调联动机制,密切关注供热舆情,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了解情况、调查核实,积极处置。各新闻单位要加强与各级供热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Copyright © 2012-2024 AG真人发电机有限公司  ICP备案:豫ICP备20210077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