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凌晨,450架无人机组成的“黑色蜂群”和30导弹接连突破防线,基辅的能源命脉正在炮火中断裂。
前一天刚被轰炸过的2号电厂,维修工人还在清理瓦砾,新一轮导弹就落在了冷却塔上。
现场负责人后来向媒体透露,涡轮机和变压器等关键部件全毁,就算有零件也得等上数月才能到货,更别说现在连抢修的人手都凑不齐。
基辅市政府紧急通报,第聂伯河左岸完全停电,右岸只能间歇性供电,地铁停运,供水系统也因泵站断电出现故障,全市数百万人瞬间陷入生存困境。
苏-34轰炸机在120公里外发射的滑翔制导炸弹,精准命中能源节点,战机根本不用进入乌克兰的防空范围。
更让乌克兰头疼的是“沙赫德-136”无人机,这些单价只要2万美元的“廉价杀手”飞得又慢又低,传统防空系统很难锁定。
切尔尼戈夫州普里卢基的油库就是被这种无人机击中的,爆炸引发的大火烧了整整十个小时,周边三公里内都能感受到灼热的气浪。
利沃夫的一座变电站遭到攻击时,值班人员甚至没来得及发出警报,设备就已经化为焦炭。
乌军防空部队透露,这种导弹速度太快,连“爱国者”系统都来不及反应,原本宣称九成的拦截率,实际连七成五都达不到。
在饱和攻击下,他们只能在保护居民区和能源设施之间做选择,很多时候根本顾不过来。
9月26日,泽连斯基ag真人国际 ag真人官方平台在联合国大会上放话,要让莫斯科官员熟悉防空洞,结果第二天基辅就遭遇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
10月1日,他再次威胁要摧毁俄罗斯所有能源设施,没过两天乌克兰的能源系统就遭了殃。
10月9日,他声称获得了特朗普对打击俄设施的支持,转天就迎来了这场全国性的大停电。
他们三次用无人机袭击俄罗斯罗斯托夫炼油厂,最近一次成功摧毁了其三成产能,算是为数不多的反击成果。
欧盟虽然承诺提供5亿欧元援助,还答应给100台高压变压器和50套移动发电机,但这些物资至今还卡在波兰边境。
原因很现实,运费和保险费用没人愿意承担,而且欧洲本身的库存也告急,新设备要等到明年春天才能生产出来。
战前4100万的人口现在只剩2900万,适龄劳动力少了500万,就算有设备,连抢修的工人都找不到。
2025年乌克兰全年财政收入不到500亿美元,军费开支却高达600亿,全靠外部援助填补窟窿。
但现在美国的援助基本停了,只愿意按市场价卖军火,欧盟的援助到账速度也越来越慢。
市中心医院的柴油发电机只够维持重症监护室运转,普通病房只能点蜡烛照明,手术被迫全部暂停。
虽然9月的民调显示还有76%的民众相信能战胜俄罗斯,但现实的困境正在慢慢消磨人们的耐心。
乌克兰能源部测算,目前全国电网缺口已经达到15%,如果俄军继续打击,加上寒潮来袭,缺口可能会扩大到40%。
扎波罗热水电站、克列缅丘格水电站等14处关键能源设施都在10月10日的空袭中受损,短期内根本无法修复。
这意味着很多民众可能要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度过漫长冬季,保暖和取暖都成了难题。
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已经非常明确,就是通过摧毁能源设施削弱乌克兰的战争潜力。
基辅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电力系统瘫痪直接导致指挥系统紊乱,多家关键军工企业因为停电陷入停产。
有军事分析指出,这种系统性摧毁不同于以往的精准打击,说明俄军可能已经不再顾忌对平民生活的影响,而是要通过民生压力迫使对方妥协。
俄罗斯靠着规模化生产的无人机和先进导弹,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乌克兰则依赖西方援助维持局面,但援助的断档让这种平衡越来越难维持。
现在的俄乌战场,比的已经不只是军事力量,更是维修速度、援助决心和民众的耐力。
但从俄军持续加强打击力度、集中摧毁关键设施的动作来看,一场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或许已经在酝酿中。
对于基辅的民众来说,无论总攻是否到来,眼前的黑暗和寒冷,已经成了必须面对的现实。